横刀十六国 第455节
当然,如今天下除了江东,所有势力都缺粮草。
“事成之后,王景略将为明公请封南安郡公,都督陇右诸军事,护羌校尉。”薛赞补充道。
“南安郡公?梁国还真是慷慨。”姚苌一脸不屑。
“明公既然不愿起兵,属下这就回复王景略。”薛赞恭恭敬敬道。
岂料姚苌轻笑一声,“非也,起兵之人,不该是我,螳螂捕蝉黄雀在后,谁能熬到最后,谁就能吃到最肥的那块肉。”
以现在天下的形势,得罪梁国非常不明智。
明眼人都能看出苻坚撑不下去了。
虽然清剿了几个宗室,收回了一些田地和人口,但对当下局势而言,仍是杯水车薪。
第一步都这么难走,越来越多的隐患浮出水面,后面抑制豪强更不用多想。
所以在姚苌眼中,这场大战谁胜谁败,一目了然。
“明公……”薛赞被姚苌弄糊涂了。
“以你的名义回信东边,吾有一计,可令氐秦焦头烂额,助大梁一臂之力,然则,需再加封吾为凉州牧!”姚苌既想得到梁国的支持,也不愿当出头的椽子。
“凉州牧?”薛赞呆了片刻。
凉州牧不是凉州刺史,等于将凉州划给了姚苌,加上南安郡公,都督陇右诸军事,护羌校尉,等于名副其实的西北王。
堂外一阵轻风吹来,烛火在幽暗的屋中闪烁。
姚苌的半张脸隐藏在阴影中。
“梁国岂会同意?”薛赞忍不住问道。
“我若是王景略或者李跃,一定会同意,这秦凉二州,原本就是我们羌人的,陇上豪酋皆听我号令,取凉州只在一念之间。”
陇右遍地羌人,全是姚苌的本钱。
梁国与秦国在关中大战,姚苌趁机吞并凉州,然后召聚诸族,固守河西,便能如前凉对抗羯赵一般对抗梁国。
当年羯赵何其强盛?却在凉州三战三败,最终耗光了国力与气运。
整个氐秦最精华之地其实就是凉州。
永嘉之乱,无数中原士民避祸凉州,令凉州空前繁荣起来。
苻坚虽然趁张氏内乱时吞并了凉州,但人心并未完全归顺氐秦。
如果姚苌得到梁国的支持,机会非常大。
此外,苻坚虽然内忧外患,但仍有一战之力,梁国想要吞并它,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
吞并之后还要消化,姚苌觉得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准备。
第六百零三章 旱灾
李跃率军返回邺城,旱灾的征兆已经初见端倪。
大河缩流,小河直接断流,就连黄河也缩减至往日三成规模。
三月原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入目所及之处,皆是枯黄,悬在头顶的春日竟感觉有些晒人。
从去年入冬开始到现在,河北、豫州没见一点雨雪。
关键不知道这场旱灾要持续到什么时候。
时间长了,梁国也扛不住。
李跃记得历史上明末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,年年大旱连着瘟疫蝗灾。
东汉其实也是被天灾折腾垮的朝代,从建宁三年(170年)正月开始,河南、河内饥荒,以致夫妇相食,其后地震,海水溢,河水清。五月,河东地裂,雨雹,山水暴出。
紧接着,持续百余年的大瘟疫横空出世。
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,人口凋零,五胡开始内迁,华夏外围领地基本都被放弃了。
好在梁国的官僚体系还算运转正常,县令、刺史兢兢业业,组织百姓渔猎,平分所剩不多的水源。
大旱刚起,前几年的积累,百姓家都有一些余粮,水里的鱼,山里的野兽都能撑一段时间。
“这么下去不行,旱灾不知何时停歇,趁现在百姓手上还有余粮,可令他们就食青徐、淮北,邺城百姓愿去辽东者,分田分屋舍,不愿去者,就食沧州。”
李跃在路上就想好了对策。
梁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司豫兖三州,恰好是重灾区。
旱灾时间一长,粮草转运也是重大问题。
所以不如趁着这个机会,填实辽东。
辽东非常大,物产丰足,靠山临海,足以养活几百万人口。
历史上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,人口已达六十九万七千户,胜兵五十万,民户三倍于前魏时。
辽东人多了,自然就能压制乃至吞并高句丽。
“常令君已率尚书台劝导百姓东迁,待旱灾平息后返回。”崔宏道。
抚育百姓本就是尚书台的职责,常炜没有丞相的名号,实则在天下人眼中,已经是大梁的丞相,李跃出征在外,国中政务皆由他打理。
即便李跃在朝中时,也大多是常炜率尚书台裁定,重大事宜才送达李跃面前。
回到邺城,东西南北,无数大车小车进进出出,送入粮食,带走百姓。
旱灾一起,连牛马都羸弱不堪。
远远望去,邺城仿佛笼罩在一片暗黄之中,连天空都是这般颜色。
土地干旱,沙土亦随风南下。
旱灾之下一切从简,接风洗尘免了,庆功宴也免了,李跃赶紧下令将士们休沐,自己则不顾疲劳的召见尚书台诸臣,询问抗灾准备事宜。
“陛下不必多虑,受灾区域仅河北、豫州,黄河下游,淮水两岸皆风调雨顺。”常炜给李跃吃了一个定心丸。
淮北大屯田还在,梁国的家底就保住了。
“甚好,将士们休整一个月后,朕亦率他们就食并州。”
关中叛乱,有王猛主持局面,氐秦这块硬骨头迟早被熬软。
想起关中,李跃心中一动,“关中灾情如何?”
天灾人祸,加上这场叛乱,将催化氐秦的各种隐患。
刘应拱手道:“关中旱灾不在关东之下,然氐秦人少,暂时影响不大,细作探知桓温低价卖给苻坚不少粮食。”
桓温这厮还真是心大。
“江东粮食从蜀中输送关中?十石能余两石就不错了,远水解不了近火。”崔宏一眼就看出其中弊病。
“苻坚这是病急乱投医。”李跃放下心来。
关中山河之险,反而成了桎梏,导致秦晋的联盟也松松垮垮。
一般而言,关东有旱灾,关中更严重才对。
现在只是刚刚开始而已,等旱灾起来,诸族为了争夺生存权,必然大打出手。
关中一乱,李跃就可以借着平叛的名义,攻入关中,拿下苻坚。
该做的,尚书台已经在做,李跃也省了心力,正准备回宫休息时,卢青匆匆而来,“陛下,太原王都督奏表。”
李跃精神一振,王猛主持西面事宜,苻坚南逃劫数,这个时候上表,应该是有重大突破。
不过读完之后,忍不住一阵苦笑。
姚苌这厮还真敢开口,凉州牧,都督陇右诸军事,这不等于将秦凉二州直接封给他了么?
到时候自己跟苻坚在关中死磕,他直接吞下最精华的凉州,一口吃成个大胖子?
“陛下不妨将此信送给苻坚,姚苌不反也要反!”崔宏生出一条毒计。
“没用,姚苌早有准备,是通过薛氏委婉提及,而非他亲笔,之前制造的流言、童谣都未能伤其分毫,可见此人之狡猾。”
除了姚苌狡猾,苻坚也是心大,童谣说的这么明显了,他却全无反应,当没听到一般……
姚襄也算一个老实人,没想到他的弟弟跟他完全是两种风格。
乱世之中,唯有这种人能成事。
“凉州为中原士民避乱之地,陛下若将其封给姚苌,必令凉州士民反感,日后收复凉州,人心将不附也,姚苌用心险恶!”常炜拱手道。
李跃一愣,还没想到这一层。
将凉州推给一个异族,凉州士民必大失所望。
玉玺不是吉祥物,每一个印章盖下去,背后影响巨大。
“令君所言甚是,凉州牧给不了,就按之前的条件给,他爱要不要,如今大旱已起,朕不指望他了。”
这年头什么都靠不住,唯有靠自己。
即便没有这场旱灾,氐秦也油尽灯枯。
崔宏道:“姚苌背后有羌酋支持,若得大梁册封,可号令关西,依属下之见,最好什么都不封,以免其坐大。”
“然则,姚苌说他能令氐秦立即陷入大乱之中,诸位以为如何?”
姚苌还是有些利用价值。
“风起于青萍之末,氐秦大乱乃时势使然,姚苌何德何能,敢以此交换国之重器?两国相争乃堂堂正正之阳谋也,阴谋可以偶尔用之,而不可赖之。”常炜语重心长道。
李跃一拍额头,差点被姚苌带沟里面去了。
大梁攻灭秦国,难道需要靠姚苌献策方能成功?他若有这本事,就不会寄人篱下了。
行军打仗,其实没有那么多的神机妙算,绝大多数都是以力压人以强凌弱。
以少胜多的战例不少,但以弱胜强,少之又少。
“令君之言是也,不必理会姚苌,传令王景略收回之前允诺!”
<div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
<script>read_xia();</script>
“事成之后,王景略将为明公请封南安郡公,都督陇右诸军事,护羌校尉。”薛赞补充道。
“南安郡公?梁国还真是慷慨。”姚苌一脸不屑。
“明公既然不愿起兵,属下这就回复王景略。”薛赞恭恭敬敬道。
岂料姚苌轻笑一声,“非也,起兵之人,不该是我,螳螂捕蝉黄雀在后,谁能熬到最后,谁就能吃到最肥的那块肉。”
以现在天下的形势,得罪梁国非常不明智。
明眼人都能看出苻坚撑不下去了。
虽然清剿了几个宗室,收回了一些田地和人口,但对当下局势而言,仍是杯水车薪。
第一步都这么难走,越来越多的隐患浮出水面,后面抑制豪强更不用多想。
所以在姚苌眼中,这场大战谁胜谁败,一目了然。
“明公……”薛赞被姚苌弄糊涂了。
“以你的名义回信东边,吾有一计,可令氐秦焦头烂额,助大梁一臂之力,然则,需再加封吾为凉州牧!”姚苌既想得到梁国的支持,也不愿当出头的椽子。
“凉州牧?”薛赞呆了片刻。
凉州牧不是凉州刺史,等于将凉州划给了姚苌,加上南安郡公,都督陇右诸军事,护羌校尉,等于名副其实的西北王。
堂外一阵轻风吹来,烛火在幽暗的屋中闪烁。
姚苌的半张脸隐藏在阴影中。
“梁国岂会同意?”薛赞忍不住问道。
“我若是王景略或者李跃,一定会同意,这秦凉二州,原本就是我们羌人的,陇上豪酋皆听我号令,取凉州只在一念之间。”
陇右遍地羌人,全是姚苌的本钱。
梁国与秦国在关中大战,姚苌趁机吞并凉州,然后召聚诸族,固守河西,便能如前凉对抗羯赵一般对抗梁国。
当年羯赵何其强盛?却在凉州三战三败,最终耗光了国力与气运。
整个氐秦最精华之地其实就是凉州。
永嘉之乱,无数中原士民避祸凉州,令凉州空前繁荣起来。
苻坚虽然趁张氏内乱时吞并了凉州,但人心并未完全归顺氐秦。
如果姚苌得到梁国的支持,机会非常大。
此外,苻坚虽然内忧外患,但仍有一战之力,梁国想要吞并它,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
吞并之后还要消化,姚苌觉得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准备。
第六百零三章 旱灾
李跃率军返回邺城,旱灾的征兆已经初见端倪。
大河缩流,小河直接断流,就连黄河也缩减至往日三成规模。
三月原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入目所及之处,皆是枯黄,悬在头顶的春日竟感觉有些晒人。
从去年入冬开始到现在,河北、豫州没见一点雨雪。
关键不知道这场旱灾要持续到什么时候。
时间长了,梁国也扛不住。
李跃记得历史上明末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,年年大旱连着瘟疫蝗灾。
东汉其实也是被天灾折腾垮的朝代,从建宁三年(170年)正月开始,河南、河内饥荒,以致夫妇相食,其后地震,海水溢,河水清。五月,河东地裂,雨雹,山水暴出。
紧接着,持续百余年的大瘟疫横空出世。
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,人口凋零,五胡开始内迁,华夏外围领地基本都被放弃了。
好在梁国的官僚体系还算运转正常,县令、刺史兢兢业业,组织百姓渔猎,平分所剩不多的水源。
大旱刚起,前几年的积累,百姓家都有一些余粮,水里的鱼,山里的野兽都能撑一段时间。
“这么下去不行,旱灾不知何时停歇,趁现在百姓手上还有余粮,可令他们就食青徐、淮北,邺城百姓愿去辽东者,分田分屋舍,不愿去者,就食沧州。”
李跃在路上就想好了对策。
梁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司豫兖三州,恰好是重灾区。
旱灾时间一长,粮草转运也是重大问题。
所以不如趁着这个机会,填实辽东。
辽东非常大,物产丰足,靠山临海,足以养活几百万人口。
历史上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,人口已达六十九万七千户,胜兵五十万,民户三倍于前魏时。
辽东人多了,自然就能压制乃至吞并高句丽。
“常令君已率尚书台劝导百姓东迁,待旱灾平息后返回。”崔宏道。
抚育百姓本就是尚书台的职责,常炜没有丞相的名号,实则在天下人眼中,已经是大梁的丞相,李跃出征在外,国中政务皆由他打理。
即便李跃在朝中时,也大多是常炜率尚书台裁定,重大事宜才送达李跃面前。
回到邺城,东西南北,无数大车小车进进出出,送入粮食,带走百姓。
旱灾一起,连牛马都羸弱不堪。
远远望去,邺城仿佛笼罩在一片暗黄之中,连天空都是这般颜色。
土地干旱,沙土亦随风南下。
旱灾之下一切从简,接风洗尘免了,庆功宴也免了,李跃赶紧下令将士们休沐,自己则不顾疲劳的召见尚书台诸臣,询问抗灾准备事宜。
“陛下不必多虑,受灾区域仅河北、豫州,黄河下游,淮水两岸皆风调雨顺。”常炜给李跃吃了一个定心丸。
淮北大屯田还在,梁国的家底就保住了。
“甚好,将士们休整一个月后,朕亦率他们就食并州。”
关中叛乱,有王猛主持局面,氐秦这块硬骨头迟早被熬软。
想起关中,李跃心中一动,“关中灾情如何?”
天灾人祸,加上这场叛乱,将催化氐秦的各种隐患。
刘应拱手道:“关中旱灾不在关东之下,然氐秦人少,暂时影响不大,细作探知桓温低价卖给苻坚不少粮食。”
桓温这厮还真是心大。
“江东粮食从蜀中输送关中?十石能余两石就不错了,远水解不了近火。”崔宏一眼就看出其中弊病。
“苻坚这是病急乱投医。”李跃放下心来。
关中山河之险,反而成了桎梏,导致秦晋的联盟也松松垮垮。
一般而言,关东有旱灾,关中更严重才对。
现在只是刚刚开始而已,等旱灾起来,诸族为了争夺生存权,必然大打出手。
关中一乱,李跃就可以借着平叛的名义,攻入关中,拿下苻坚。
该做的,尚书台已经在做,李跃也省了心力,正准备回宫休息时,卢青匆匆而来,“陛下,太原王都督奏表。”
李跃精神一振,王猛主持西面事宜,苻坚南逃劫数,这个时候上表,应该是有重大突破。
不过读完之后,忍不住一阵苦笑。
姚苌这厮还真敢开口,凉州牧,都督陇右诸军事,这不等于将秦凉二州直接封给他了么?
到时候自己跟苻坚在关中死磕,他直接吞下最精华的凉州,一口吃成个大胖子?
“陛下不妨将此信送给苻坚,姚苌不反也要反!”崔宏生出一条毒计。
“没用,姚苌早有准备,是通过薛氏委婉提及,而非他亲笔,之前制造的流言、童谣都未能伤其分毫,可见此人之狡猾。”
除了姚苌狡猾,苻坚也是心大,童谣说的这么明显了,他却全无反应,当没听到一般……
姚襄也算一个老实人,没想到他的弟弟跟他完全是两种风格。
乱世之中,唯有这种人能成事。
“凉州为中原士民避乱之地,陛下若将其封给姚苌,必令凉州士民反感,日后收复凉州,人心将不附也,姚苌用心险恶!”常炜拱手道。
李跃一愣,还没想到这一层。
将凉州推给一个异族,凉州士民必大失所望。
玉玺不是吉祥物,每一个印章盖下去,背后影响巨大。
“令君所言甚是,凉州牧给不了,就按之前的条件给,他爱要不要,如今大旱已起,朕不指望他了。”
这年头什么都靠不住,唯有靠自己。
即便没有这场旱灾,氐秦也油尽灯枯。
崔宏道:“姚苌背后有羌酋支持,若得大梁册封,可号令关西,依属下之见,最好什么都不封,以免其坐大。”
“然则,姚苌说他能令氐秦立即陷入大乱之中,诸位以为如何?”
姚苌还是有些利用价值。
“风起于青萍之末,氐秦大乱乃时势使然,姚苌何德何能,敢以此交换国之重器?两国相争乃堂堂正正之阳谋也,阴谋可以偶尔用之,而不可赖之。”常炜语重心长道。
李跃一拍额头,差点被姚苌带沟里面去了。
大梁攻灭秦国,难道需要靠姚苌献策方能成功?他若有这本事,就不会寄人篱下了。
行军打仗,其实没有那么多的神机妙算,绝大多数都是以力压人以强凌弱。
以少胜多的战例不少,但以弱胜强,少之又少。
“令君之言是也,不必理会姚苌,传令王景略收回之前允诺!”
<div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;">
<script>read_xia();</script>